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诸多努力-外界应加深了解-联合国环境问题专家 (东西问·中外对话 | 美国对华政策如何避免一叶障目?)

分类:互联网资讯 - 时间:2024-03-26 - 浏览:
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诸多努力

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重挑战方面,中国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七次全球环境展望团队外籍专家莫尼卡·克雷茨(Monica J. Kerretts)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而一些外媒对中国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缺乏关注。她以自己对上海、北京的观察为例指出,中国正把环境作为发展的核心。例如,在服贸会上展出的最大的服务类别之一,便是绿色转型和绿色环保。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采取了以下七项措施:——组建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机构。 1990年,中国政府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改名为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指导参加有关国际谈判,制定和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积极参加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 1990年起,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1992年签署公约,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这一公约。 1998年,中国政府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2年核准了这一议定书;——采取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 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承担的具体义务。 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正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公布;——开展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 中国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基础性研究和政策研究,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合作研究;——为实施《京都议定书》做好准备。 中国政府成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并发布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暂行管理法》,规定了项目申报和许可程序。 目前已经正式批准了两个项目,还有很多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开展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一)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法制建设。 (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区域战略。 实施分类指导的应对气候变化区域政策,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确定差别化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 (三)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四)形成节能低碳的产业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识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我国应做出哪些努力

(1)①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②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支持、规范企业的各项节能减排活动。 ③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科技兴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④要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等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 ⑤积极研发自主创新技术,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活动。 ⑥要减少能源消耗,改变粗放型的消费方式。 无论是国家、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倡导绿色消费。 (每点2分,考生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由我国与世界各国存在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利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分)③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因此,我国应在保护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3分)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是联合国的宗旨。 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2分)略

中外对话

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气候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缔约方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气候公约》同时也要求所有缔约方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履行《气候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特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本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 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气候公约》第四条第7款规定:“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本公约下的承诺,将取决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对其在本公约下所承担的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的有效履行,并将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中国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积极开展有效务实的合作,努力实施本方案。 第一部分 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近百年来,许多观测资料表明,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中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建设以及实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一、中国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与趋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有关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观测事实包括: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 从地域分布看,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明显,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从季节分布看,冬季增温最明显。 从1986年到2005年,中国连续出现了20个全国性暖冬。 二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 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逐渐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2.9毫米,但1991年到2000年略有增加。 从地域分布看,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20~40毫米,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明显;华南与西南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20~60毫米。 三是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 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 1990年以来,多数年份全国年降水量高于常年,出现南涝北旱的雨型,干旱和洪水灾害频繁发生。 四是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五是中国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 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科学家的预测结果表明:一是与2000年相比,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3~2.1℃,2050年将升高2.3~3.3℃。 全国温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递增,西北和东北地区温度上升明显。 预测到2030年,西北地区气温可能上升1.9~2.3℃,西南可能上升1.6~2.0℃,青藏高原可能上升2.2~2.6℃。 二是未来50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 其中东南沿海增幅最大。 三是未来100年中国境内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增大,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四是中国干旱区范围可能扩大、荒漠化可能性加重。 五是中国沿海海平面仍将继续上升。 六是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将加速退缩,一些小型冰川将消失。 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199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扣除碳汇后的净排放量为36.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0.7亿吨,甲烷为7.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氧化亚氮为2.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据中国有关专家初步估算,200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6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扣除碳汇后的净排放量约为5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0.7亿吨,甲烷约为7.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氧化亚氮约为3.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94年的76%上升到2004年的83%。 中国温室气体历史排放量很低,且人均排放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1950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900万吨,仅占当时世界总排放量的1.31%;1950~2002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61.7吨,居世界第92位。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2004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65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33%。 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数据,1990年中国单位GDP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5.47kgCO2/美元(2000年价),2004年下降为2.76kgCO2/美元,下降了49.5%,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只下降了12.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下降了16.1%。 三、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1990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为26.9:41.3:31.8,2005年为12.6:47.5:39.9,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电信、旅游、金融等行业,尽管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机械、信息、电子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较大的节能效益。 1991-2005年中国以年均5.6%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10.2%的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5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确立了节能在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能源效率标准与标识,鼓励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与推广,引进和吸收先进节能技术,建立和推行节能新机制,加强节能重点工程建设等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中国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以2000年可比价计算),年均降低4.1%;工业部门中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也有了明显的下降:2004年与1990年相比,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427克标准煤下降到376克标准煤,重点企业吨钢可比能耗由997千克标准煤下降到702千克标准煤,大中型企业的水泥综合能耗由每吨20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57千克标准煤。 按环比法计算,1991~2005年的15年间,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8亿吨标准煤。 如按照中国1994年每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2.277吨计算,相当于减少约18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了水能、核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使优质清洁能源比重有所提高。 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05年的68.9%,而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的比重分别由1990年的16.6%、2.1%和5.1%,上升到2005年的21.0%、2.9%和7.2%。 到2005年底,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1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3%,年发电量为401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6.2%;户用沼气池已达到1700多万口,年产沼气约65亿立方米,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500多处,年产沼气约15亿立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00万千瓦,其中蔗渣发电约170万千瓦、垃圾发电约20万千瓦;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约102万吨;已建成并网风电场60多个,总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在偏远地区还有约20万台、总容量约4万千瓦的小型独立运行风力发电机;光伏发电的总容量约为7万千瓦,主要为偏远地区居民供电;在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总集热面积达8500万平方米。 200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已经达到1.66亿吨标准煤(包括大水电),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左右,相当于减排3.8亿吨二氧化碳。 第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绩,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0.54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 全国森林面积达到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2005年的18.21%。 除植树造林以外,中国还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与保护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林业作为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绿化工作也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6万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7.9平方米,这部分绿地对吸收大气二氧化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据专家估算,1980~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约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 第四,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联合国的资料,中国的生育率不仅明显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5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40‰,自然增长率为5.89‰,分别比1990年低了8.66和8.50个千分点,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 通过计划生育,到2005年中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口,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的全球人均排放水平估算,仅2005年一年就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亿吨,这是中国对缓解世界人口增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五,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强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措施。 2004年国务院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 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2005年2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用户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包括总量目标制度、发电并网制度、价格管理制度、费用分摊制度、专项资金制度、税收优惠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00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这些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增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第六,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 中国政府成立了共有17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在研究、制定和协调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为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指导。 为切实履行中国政府对《气候公约》的承诺,从2001年开始,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的编写工作,并于2004年底向《气候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正式提交了该报告。 近年来中国政府还不断加强了与应对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能源综合管理,成立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进一步强化了对能源工作的领导。 为规范和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中国的有序开展,2005年10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经修订后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第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 中国政府重视并不断提高气候变化相关科研支撑能力,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等,开展了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等研究工作,完成了“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等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开展了“中国气候与海平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的研究”等重大项目研究,并组织编写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为国家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和参加《气候公约》谈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还开展了一些有关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项目。 第八,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育、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 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有关气候变化的知识讲座和报告会,举办了多期中央及省级决策者气候变化培训班,召开了“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等大型研讨会,开通了全方位提供气候变化信息的中英文双语政府网站《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相关标签: 中外对话东西问联合国环境问题专家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tuo.net/hlwzxwz/8ce20e1f74f67fa17e9a.html

发表评论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
黄帝祭祀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何意义-东西问丨李友广 (黄帝祭祀对建国的影响)

中新社西安4月3日电题,黄帝祭祀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何意义,——专访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李友广中新社记者阿琳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体现着中华儿女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维护,离不开对人文初祖黄帝及其所创造文化的高度认同,黄帝文化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创造...。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用音乐搭建中美人文交流之桥 (东西问·中外对话 | 美国对华政策如何避免一叶障目?)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鄂温克族歌唱家乌日娜和中央民族大学美籍教授、美国乡村音乐人马克·力文,MarkLevine,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畅聊以音乐为桥梁开展文化交流的感悟,乌日娜教授分享了自己与多民族学生和谐相处的校园日常,马克·力文则呼吁国外友人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人民的热情,天津南开大学有三本吗??你好!天津...。

的海派绘画如何传承与发展-东西问丨程多多-风从海上来 (的海派绘画如何写字)

中新社上海4月2日电题,风从海上来,的海派绘画如何传承发展,——专访程十发艺术馆名誉馆长、上海中国画院海外特聘画师程多多作者高志苗,海派,是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标签,海派绘画对城市形象的构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什么是海派绘画,海派绘画是在怎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又随发展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如何传承发展海派绘画,中国书画家程十发之子、程十发...。

的海派绘画如何传承与发展-程多多-东西问-风从海上来 (的海派绘画如何制作)

海派是上海城市形象重要标签,而海派艺术对其城市形象的构成产生重要作用,海派绘画是在怎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什么是海派绘画,随着时代发展它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国海派书画画家程十发之子、上海中国画院海外特聘画师程多多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高志苗徐银康玉湛上海报道石窟美术、海上画派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在大山大川...。

助力他国绿色经济投资-康奈尔学者-中国可发挥重要作用-东西问·中外对话 (助力他国绿色发展作文)

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可以达成怎样的合作,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埃隆杜·恩格勒,ParfaitMEloundou,Enyegue,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作为新兴经济大国,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在创新政策、科学合作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还提到,中国正在成为向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援助的一大力量,,各国...。

陈福滨-东西问·武夷论坛-中华文化的伦理观如何走向世界 (陈东福简介)

中新社福建武夷山3月26日电题,中华文化的伦理观如何走向世界,——专访台湾辅仁大学原文学院院长陈福滨中新社记者闫旭伦理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伦理观的核心概念,中华文化的伦理观,与西方文化的伦理观有何异同,对当下的中国和世界有何意义和价值,在近日举办的首届武夷论坛期间...。

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诸多努力-外界应加深了解-联合国环境问题专家 (东西问·中外对话 | 美国对华政策如何避免一叶障目?)

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重挑战方面,中国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七次全球环境展望团队外籍专家莫尼卡·克雷茨,MonicaJ.Kerretts,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而一些外媒对中国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缺乏关注,她以自己对上海、北京的观察为例指出,中国正...。

东西问丨邢菁华-华侨华人慈善事业何以薪火相传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电题,华侨华人慈善事业何以薪火相传,——专访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邢菁华中新社记者徐文欣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8年过去,中国慈善事业不断完善,海外华侨华人的慈善事业也有了新变化与新发展,中华文化如何影响慈善文化发展,华侨华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方式、...。

随机推荐随机推荐
中国国际宠物水族展览会CIPS

中国国际宠物水族用品展览会(cips)是亚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宠物展之一。宠物展上将涵盖宠物日常所需的一切宠物用品、宠物食品、水族用品。展会经过精心的组织策划,是宠物、水族用品的零售商、批发商、进口商和出口商、宠物美容沙龙、宠物医院相聚的行业盛会。CIPS--您不容错过的贸易良机!

免费发布信息网站平台

DM67信息网是中国领先的免费发布供求信息B2B电子商务与免费发布分类信息网站,您可以发布企业商贸供求信息、生活服务分类信息、免费发布广告信息,汇集海量免费企业黄页信息、供求信息,企业可以免费发布供求信息、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产品信息。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

吉林省瑞邦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省瑞邦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批发!护栏桥架铝艺大门铝合金窗型材等,主营产品:锌钢护栏,组装式护栏,铁艺护栏,PVC护栏,锌钢楼梯扶手,锌钢阳台护栏,锌钢空调罩,河道护栏,高速护栏,铝合金护栏,草坪围栏,市政护栏,铁马,基坑护栏黄金护栏;铝合金百叶窗,悬浮门、铁艺大门,铝艺大门;电缆桥架。

清华大学总裁班

清华大学总裁班老师授课,参考清华大学EMBA总裁班设计课程。我们致力于打造企业董事长、总裁、职业经理人等高层管理人员学习交流平台,开设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营销总监班、财务经理班人力资源管理班及企业投融资高端研修班课程。清华大学商学院总裁班共享清华大学总裁班学习资源。

中国养殖业联盟官方网站

中国养殖业联盟官方网站-中养联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畜牧兽医兽药培训|兽药团购|

泛微e

泛微e-office系统是标准、易用、快速部署上线的专业协同OA软件,国内协同OA办公领域领导品牌,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专业OA办公系统、移动OA应用等协同OA整体解决方案

唐山市海驰誉昂科技有限公司

唐山市海驰誉昂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中天海安高中复读学校

南京中天专修学院&海安高考复读